经历了前些年的快速发展,新能源汽车在去年继续实现增长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,我国2017年全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已超77万辆。与此同时,随着新能源车在国家与地方补贴上的退坡幅度增大,购置新能源车的成本正逐年增加,“后补贴”时代即将到来。面对补贴减少所带来的影响,新能源车还需要排除哪些后顾之忧来继续吸引消费者?
补贴不再是重点 新能源车政策优势更突出
去年12月,四部门明确了2018至2020年间新能源车将继续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,同时财政补贴相比以前已大幅减少。如今,消费者更看重买新能源车带来的牌照和不限行等政策优势。
以在北京购买一辆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300公里的纯电动车为例:2016年,消费者可获得最高5.5万元的国家补贴以及5.5万元的地方补贴,共计11万元。2017年,购买同款车型可获得最高4.4万元的国家补贴以及2.2万元的地方补贴(地方补贴不得超过国家补贴的50%),共计6.6万元。仅相隔一年时间,补贴就减少了4.4万元,新能源车正逐渐失去这根“拐杖”。
相比补贴退坡,新能源车的政策优势愈加凸显。在北京,获得新能源车号牌只需排队申领,而不需参加中签率极低的摇号;在上海,燃油车牌照拍卖竞争激烈,但新能源沪牌可“免费获得”;在深圳,名下已有一辆普通小汽车的个人,如符合增量指标条件,还可以申请一个纯电动小汽车指标。新能源车在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哈尔滨、成都、杭州、武汉、南昌、西安等全国多个限行城市也享有不限行的特殊优势。
私人充电桩不好装 公用充电桩问题多
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提供的数据,截至2017年全国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达21万余个,2017年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为3.8:1,纯电动乘用车车桩比约为1.8:1。对于许多购买纯电动新能源车的车主来说,安装私人充电桩是最为迫切的心愿,也成为很多购置新能源车消费者最突出的顾虑之一。
一些纯电动车消费者表示,安装私人充电桩后可有效解决日常充电问题,让新能源车环保、方便的优势充分体现。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老旧小区车位紧张、固定车位难得,符合私人充电桩的安装条件就更为困难。一些新建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相对容易,但仍需面对与物业、电力公司之间的大量沟通。
责任编辑(hnoffcn3)